许森珏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名学生,此前曾取得了邮政速递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入学后,他的这项证书成果被存入了其在“学分银行”注册的终身学习档案。“我的邮政速递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分银行免修了物流专业速递生产与运作、速递业务与经营和邮政快递揽投作业规范三门课程,直接获得了8学分。”谈及获得证书的经历,许森珏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国家开放大学始终关注学习者的先前学习成果,并于2012年成立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中心)。截至目前,学分银行平台已为6695所院校建立机构账户并提供支持服务,为学生建立账户1938万个,存储证书成果381万个,完成认定学习成果1122个。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系统构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实践案例两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资历框架清单第二卷:国家和地区案例研究》。
沟通衔接,畅通开放教育人才成长渠道
早在开放教育试点阶段,国家开放大学已经探索采用免修免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入学之前获得的外语、计算机等证书与技能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成为学校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早期实践的重要内容。
此后,随着工作场所等各类非正式学习逐渐被国际上的各类教育机构认可,学校围绕先前学习成果和学分银行工作成立专项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并开展中外合作研究,于2010年11月与加拿大汤姆逊大学成立合作研究中心,同时还选择特定专业在天津宝坻电大开展了先前学习成果认证的实证研究。
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建立学分银行”等。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开展学分银行建设理论研究,并于2012年成立专设机构——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中心)。
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2022年,“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被首次写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本专科专业课程免修、免考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打通了学分银行在开放教育落地运行的最后一公里。两年来,学分银行不断丰富学习成果的认定种类,满足学习者将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证书、培训证书、工作经验、竞赛奖励等与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需求。截至目前,学分银行已经开展了两批学习成果转换规则的制定工作,23个非学历证书、1个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及1个会员资格获得了认定,与学历教育的课程建立了转换规则,拥有这些证书或资格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相关课程的学分。
搭建以学习成果框架为内核的制度架构,探索中国特色学分银行之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国家开放大学构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学分银行制度模式和技术路径。学校开展了国家学分银行顶层设计,梳理了国际上160多个国家的相关做法,重点对15个典型国家/地区开展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以学习成果框架(国家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制度模式和“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研制了国内首个学习成果框架,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以学习成果框架为内核的学分银行制度架构。
以标准建设为引领,规范业务发展。学分银行研制出版《学习成果框架》,为不同类型学习成果提供基准参照,为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基于学习成果框架,研制行业认证标准。截至2024年4月,已开发了邮政、煤炭、铸造等28个行业2187个认证标准(认证单元)。为规范业务发展,研制并出版《学分银行编码规则》《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定单元编制通用规范》等工作标准。
以新技术应用为突破点,建好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目前,学分银行建设了面向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平台”和面向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平台”。截止到2024年6月,学分银行平台已为6695所院校建立了机构账户并提供支持服务,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024所,高职(专科)学校1511所,中职院校4055所,为学生建立个人账户2016万人,存储学习成果386万个。同时,稳步实施国家级区块链试点,在教育领域首创“学银链”,将个人数字身份、证书颁发过程,以及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等关键数据上链存证,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不可篡改。目前已为490万学习者创建了教育数字身份,实现361万个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权上链。
以学习成果认定为抓手,打造“黄金学分”。目前,学校已建成覆盖20多个行业、1100余人的学分银行专家库;研制了学习成果认定标准,评审成果建设、运行、管理、考核和应用的各个环节;打造了质量可信赖、有公信力的学习成果名录。截至发稿前,共认定并发布学习成果1109个,约361多万获证学生获得学分银行学分。
以体系优势为支撑,构建多层级广覆盖的服务体系。依托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优势,联合有关行业企业等,建立了覆盖全国30个省份、25个行业的73个学习成果认证中心(认证点),44所省级开放大学均参与了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20家省级学分银行全部依托当地省级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设立并开展相关业务。
完善学习成果认定,助力学习者勇敢逐梦。文章开头提到的许森珏的事迹并非个例,像他一样在开放大学学习的在职成人学生,目前约占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的30%。这些学生多数已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还持有相关行业的技能等级证书。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不断探索对非学历证书及无定式学习成果的认定,帮助他们减少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畅通学历提升路径。
王磊是江苏省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属于典型的“斜杠青年”。“现在省级书法家会员资格可以直接换取国家开放大学书法专业课程的学分,本科毕业证书还能免修所有英语模块课程的学分,这使我想读一个书法专业本科的愿望更加强烈了。”王磊激动地说。
以更加有效的学分转换作答教育强国建设
如何使学分的认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如何做到各类学习成果相互间的学分转换公平有效并受到社会大众认可……未来,学分银行将继续聚焦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充分发挥学分银行的立交桥作用,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人出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继续沟通衔接各类教育。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和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各省级学分银行、区域性学分银行之间的互通机制;加大政策供给,鼓励引导有关普通高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
不断扩大学分银行服务范围。通过区域统筹、强强联合、自愿加盟等方式,以不同主体间课程、资源等的共建共享为基础,依托学分银行服务体系,逐步扩大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开放大学体系学分银行服务范围。
提升学习成果的多维度认可。积极鼓励不同院校之间、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之间、颁证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对学习成果的多维度认可,因地制宜丰富“黄金学分”的应用场景。
积极探索新技术赋能学分银行业务。推进教育数字身份、微证书、数字学分认证等学分银行新业态探索,把学分银行建成各类教育统筹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设施。
来源:国开之声